小能在线客服

Service
Online

Service OnlineService Time:9:00-17:30

Service
Hotline

010-59307634
010-59307662
Only working days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TOP
汉语水平考试(HSK)改革设想
[source]  汉考国际                [ Date of issue]  2012-11-12 00:00:00.0

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考查考生在日常生活、院校学习以及工作等环境中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包括HSK(基础)、HSK(初中等)和HSK(高等)三个部分。HSK从1984年开始研制,1990年在国内定期组织实施,1991年正式推向海外。截至2006年年底,HSK已在全球42个国家设立了178个考点,参加考试人数累计近70万人次。2005年考试人数近12万人次,2006年超过16万人次。
HSK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向世界推广汉语,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HSK在推广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为维护母语国汉语测试的权威性,扩大HSK影响力,使之更好地满足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需要,改革HSK应提上工作日程。本文主要从考试的定位、考试的标准及制定、考试的内容与形式、考试研发模式、考务及其他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设想,以期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考试的定位
 
HSK研制之初主要借鉴了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托福”考试,基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重语法、结构、词汇。70年代后,“交际能力”逐渐成为外语教学新的培养目标,改革HSK,要顺应这种变化,重点关注考生完成实际交际任务的汉语交际能力。作为标准化考试,在定量研究方面,新版HSK宜同时借鉴经典测验理论、项目反应理论、概化理论等来对考试进行统计分析,提高考试的科学性。
合理的汉语考试种类构成,可能应包括学术汉语考试、商务汉语考试、一般(通用)汉语能力考试、少儿汉语考试、汉语文化考试、针对某一地区特定考生群体的汉语考试等。新版HSK有两种选择:一是回归最初“汉语托福”的定位,走学术汉语考试的路子,以汉语教学院系为服务对象,为其在招生、分班授课、课程免修、学分授予等决策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因为考生群体水平相对集中,开发一张试卷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二是延续目前的定位,走通用汉语能力考试的路子,除上述用途外,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公司企业及其他各类用人机构在汉语工作人员录用、培训、晋升等决策过程中的参考依据,是汉语学习者了解、提高自己汉语应用能力的参考依据,是评价相关汉语教学单位、培训机构的教学或培训成效的参考依据。其服务对象多元,考生水平参差不齐,宜开发多张试卷。我们认为,现有HSK可以满足多元需求,从发展HSK品牌、扩大HSK影响、投入经济等角度考虑,新版HSK延续通用汉语考试的定位可能更好。
1995年,原国家教委公布《关于外国留学生凭<汉语水平考试证书>注册入学的规定》。HSK3级是理、工、农、西医类本科入系标准,HSK6级是文、史、中医类本科入系标准。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部分院校实际上“有令不行”,另一方面,可能“令不足凭”。改革HSK,要赋予HSK成绩实用效力,宜促使相关部门出台新政策,要求凡来华留学人员,均须参加HSK,但不再硬性规定达到某一等级可进入某专业院系学习,而由招生院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录取标准。
 
二、考试的标准及制定
 
汉语水平或能力等级标准的制订工作早在1987年就开始了,1988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研究小组,“将汉语水平分为一、二、三、四、五级”,该“《等级标准》所划分的等级同我国四年制对外汉语专业的年级大致有下列对应关系”:一、二级对应于一年级;三级对应于二年级;四级对应于三年级;五级对应于四年级。即使经过1995年的修订,我们仍可以看出,该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是建立在“我国四年制对外汉语专业”水平之上的,未考虑在中国以外国家和地区学习汉语人群的水平,因此,该标准有其局限性。
1996年,欧洲委员会(Council of Europe)公布了欧洲语言教学与测试标准CEF(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将考生的语言水平划分为基础水平(A1和A2)、独立运用(B1和B2)、熟练运用(C1和C2)6个等级。从其水平描述上看,是试图将考生的语言水平,从低到高,尽可能全面地包容、覆盖。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考试中心开发的通用英语考试,分为5等级,具体为初级KET(Key English Test)、中级PET(Preliminary English Test)、中高级FCE(First Certificate in English)、高级CAE(Certificate in Advanced English)、最高级CPE(Certificate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分别对应于欧洲语言教学与测试标准的A2、B1、B2、C1、C2等级水平。1981年,日本中国语学力检定协会推出中国语检定考试。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检”已成为日本最大的汉语考试,考生数量超过HSK。“中检”也是分级考试,从低到高分为准4级、4级、3级、2级、准1级、1级共6个等级。199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推出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也建立了“一个覆盖不同层次需要的、拥有5个级别的目标参照性英语考试体系”。
研制新版HSK面临的工作之一,就是在原有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基础上,制订新的汉语能力等级标准,新版汉语能力等级标准可以考虑划分为6个等级。需要说明的是,汉语能力等级标准绝不仅是针对新版HSK而制订的,而是为所有汉语考试制定的。在这个统一标准之下,再开发新版HSK、商务汉语考试、少儿汉语考试等,更便于考生、用户理解使用相关考试成绩。它不仅对考试研制有指导意义,对汉语教学也具有积极影响。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谋求制订“亚洲语言能力等级标准”,将超越学术范畴,更具政治影响。
除了汉语能力等级标准外,原有的汉字、词汇、语法等级大纲也急需修订。同时,宜启动功能、文化等级大纲的研讨与制订工作。实践证明,汉字、词汇、语法等级大纲在HSK的研制与发展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使HSK的命题和组卷有矩可循,对提升HSK科学化程度大有益处。原有相关大纲按甲、乙、丙、丁4个等级进行了划分,适应新汉语能力等级标准,相关新大纲划分5至6个等级可能更为合宜。
在分数解释方面,新版HSK应该既是标准参照考试,也是常模参照考试。标准参照解释主要指与考试成绩相对应的上述汉语能力等级标准的概括性说明、解释,这种解释是粗线条的,不宜追求细致的“能做”解释。HSK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或课程考试,考试内容更为开放,考试反馈或诊断信息是大略而非具体入微的。我们认为,细致的“能做”解释对分数解释而言,不是雪中送炭,亦非锦上添花,而是画蛇添足。常模参照解释主要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常模,从考生在该常模中“处于何处”的角度对分数进行解释。鉴于条件限制,新版HSK可以考虑先建立一个较小规模的常模。在随后的正式考试中,持续常模的建立工作,有计划地增加常模数量,使之尽快达到理想状态。常模应“与时俱进”,而非“以不变应万变”,可能10年左右就要考虑更新一次。新版HSK可以考虑不提供等级划分,不设及格线,只提供分数成绩。HSK成绩包括听、读、写、说等单项成绩和总分,听、读、写、说等单项成绩满分为100分,总分为单项分之和。推出新版HSK,一定时期内,要考虑提供新成绩与HSK原有分数体系之间的大致对应关系。新版HSK可以考虑不再同时提供信息有限的证书和正式程度不如证书的成绩单,将证书和成绩单合二为一。如只提供成绩单,其中包含考生个人信息、分数信息、常模参照解释、标准参照解释、唯一识别信息等。成绩单上所有信息均使用中文,不须英文翻译。
 
三、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针对部分海外考生反映HSK难的问题,一段时期以来,“降低汉语水平考试难度”成为呼声最烈的改革要求。实际上,整体下调汉语水平考试的难度,势必“按下葫芦起了瓢”,可能缓解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反映HSK难的问题,但在汉语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会产生新的问题。即使是研发人员认为最容易的HSK(基础),也令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考生望而生畏,说明现有HSK的水平覆盖面不够,与实际的水平分布不一致,令一批水平较低的汉语学习者找不到对应其水平的汉语考试。对市场需求的不敏感不仅使一些考生考后产生受挫感、畏难情绪,也使HSK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丢失了市场。正确的对策或许应该是调整、增加考试等级,降低考试门槛,使HSK水平跨度与汉语学习者实际水平跨度实现一致,强化HSK激励汉语学习者学习热情的性质。新版HSK可以考虑形成基础、初等、中等、高等、专业5个等级,取代原有基础、初中等、高等3个等级。视市场需求,还可以考虑继续向下延伸,开发“入门”等级。专业等级可考虑大致对应于在中国接受四年正规汉语本科教育优秀毕业生的汉语水平,代表与汉语为母语者接近的水平。
为突出HSK的激励性、推广性、普及性,新版HSK不同等级在考试内容构成上,可以考虑有所区别,而不刻意强调每个等级都听、说、读、写全面考查。在不同等级内容构成设计上,有两种思路可供选择:一是HSK(基础)、HSK(初等)只考查听和读,HSK(中等)考查听、读和写,HSK(高等)、HSK(专业)听、说、读、写全面考查;二是HSK(基础)、HSK(初等)只考查听和读,HSK(中等)、HSK(高等)、HSK(专业)考查听、读和写,独立于各等级之外,专门设立一项HSK(口语)考试,不受笔试成绩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报考HSK(口语),根据考生口试表现,将考生口语表达能力划分为基础、初等、中等、高等、专业水平。
理想的题型要注意避免考语言知识、应试能力,而考真正的汉语应用能力,使考试成绩反映汉语教学水平,反映考生实际汉语交际能力,对教学及培训产生积极的影响。现有HSK主观性试题比例较小,虽然信度较好,便于评分操作,但在提高考试的有效性方面是一“软肋”,也容易给应试教育钻空子,出现“高分低能”的风险比较大。参考“雅思”及“新托福”考试题型,新版HSK在操作性、客观性与有效性上可能要做出新的折衷,不仅要有客观性试题,而且要有主观性试题。对汉语应用规范性、准确性的考查,可以考虑在高等级考试中安排,在较低等级考试中则不宜出现。新版HSK宜取消专门的语法结构分测验,将对语法的考查寓于对听、读、写、说的考查中。有些题型,考生更可能通过应试训练,在考试中取得更高的分数,但其实际汉语应用能力却未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可以考虑淘汰。新版HSK中,对写的考查可以有多种方式,但如果安排了作文,就不需同时安排写汉字题。现有HSK(高等)在有作文考试的情况下,仍安排写汉字题,可能是一个失策。
针对有些考生反映听不懂、看不懂现有HSK考试指导语、试题说明的情况,有一种意见认为,可以将这些难懂的内容翻译成英文,便于考生理解,对于其他非英语国家的考生,还可以提供不同语种的翻译。但据调查,很少有考生在考场上仔细聆听、阅读这些内容,而这些内容又占用了正式考试的时间及页面。我们的观点是,1.作为汉语考试,考试指导语、试题说明应全部使用中文;2.要为考生提供介绍考试内容、形式、流程等的考生手册材料,使考生在考前而非到考场上了解、熟悉相关信息;3.简化那些繁琐的、不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考试指导语、试题说明,简洁行文。举例来谈,HSK(初中等)语法结构第二部分的试题说明如下:
 
说明:61-80题,每个句子中有一个或两个空儿,请在A B C D四个答案中选择唯一恰当的填上(在答卷上的字母上画一横道)。
例如:67.我昨天买了一      钢笔。
A. 件
B. 块
C. 支
D. 条
我们只能说“我昨天买了一支铅笔”,所以第67题唯一恰当的答案是C,你应在答卷上找到号码75,在字母C上画一横道,横道一定要画得粗一些,重一些。
67. [A][B][C   ][D]
 
可以考虑简化为“词语填空”或更简化为“填空”。
关于考试长度,一方面,考试长度是信度的保证,现有HSK考试时间可以被考生接受。另一方面,考试时间太长会加大操作成本,增加考生负担,可能造成考生疲劳,影响考试的真实性、有效性。因此,新版HSK要找到折衷点,保证适当的长度。根据经验,可以考虑以全卷阿尔法系数在0.90以上,30题以上分测验阿尔法系数在0.80以上为标准,确定考试时间及题量,保证为考试评价提供足够信息。
在HSK改革呼声中,还有一个声音是实现计算机适应性考试,实现全年的持续考试和即时成绩报告。我们的意见是,计算机适应性考试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是HSK的“形象工程”,而非“升级工程”,网考、多媒体技术在考试中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但可能不是HSK改革的当务之急。目前看,传统的纸笔测试可以满足世界范围内对HSK的考试需求;计算机适应性考试对试题的需求量大,但即使题量达到一定规模,社会上的应试机构只要有利可图,采用不正当手段,“淘空”并公布题库亦非难事;计算机适应性考试技术尚未成熟,国内汉语考试界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可能并不充分,即使无纸化考试(计算机化考试)也还未见付诸实践。目前,汉语计算机适应性考试的研究与实践,可以考虑先向着非功利性的教学或课程考试方向尝试和努力。HSK改革不宜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可能需要假以时日,积累科研,分阶段、分步骤完成。 
 
四、考试研发模式
 
理想的研发模式,首先,要将“裁判员”与“运动员”分开。HSK属于国家,但研发工作可以委托社会上的专业考试研发机构完成,走市场运作的路子,如此才能责权明确。国家机构投入资金并监控其质量,专业机构保证并提高考试质量,克服以往国家机构自行研发缺乏压力、缺乏动力等弊端。其次,考试主办方可以考虑委托若干家而非一家专业考试研发机构共同参与研制,形成竞争、优化机制,保证研制质量及效率。第三,考试主办方为考核研发机构研发质量,可委托中立的第三方来对各研发机构完成的相关产品进行评估。第四,考试主办方要协助或授权研发机构调动国内相关院校的力量来开展研发工作,扩大研发基础。基于这样的模式,可以预计,未来持续的研发动力将源自这些既有科研实力又有市场竞争关系的机构。
 
五、考务及其他
 
HSK需建立全球网站,实现考试信息发布、网上报名、成绩查询、成绩验证、数据传输等功能。HSK要考虑建立国内所有招收留学生的高等院校的通讯地址、联系人、电子信箱、电话、传真等数据库,提供HSK成绩转发服务。HSK宜增加全年考试次数,可以考虑增至每年4-5次,各国考点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承办其中的一次或若干次。收费方面,HSK宜实行一费制,即考生只须交考试费,而不须再向考点交报名费。
在考生数量较大的考点,可以考虑实现考试数据当地提取。答题卡“机读”形成作答数据,作文扫描为图片电子文件,口试磁带转录为音频文件,通过邮寄或网络传送回北京。作文或口试的评分工作,无论面对的是传统的作文答卷和口试磁带,还是计算机里的作文图片和口试音频文件,都宜在集中的时间、地点完成,而非分散进行。
HSK应缩短成绩公布时间。HSK以往规定两个月公布成绩,从2006年起,在海外参加HSK的考生可以在1个月内获得成绩。将来,时间可能还可以进一步缩短。如只有客观题的等级考试,其成绩可能在一周至10天公布,包含少量主观题的等级考试,其成绩可能在2-3周公布,包含作文等主观题的等级考试、口试成绩则在一个月内公布。
现有HSK考试结束后,试题仍严格保密,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方面:1.标准化考试试题成本较高,质量良好,希望能重复使用这些试题;2.希望建立题库,为将来实现计算机适应性考试奠定基础;3.因为多采取“共同题”等值方式,不能公开。但HSK目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具有很高的实用效力,当地一批社会培训机构有组织地安排人员参加正式考试,明确分工,将整套试题背诵或抄袭出来,然后以“掌握HSK真题”为卖点,来扩大宣传,吸引生源。经调查证实,一些网站在考试结束次日,即可将整套试题在网上发布。鉴于此,合理的对策可能是,考试结束后,考生可以将试卷带走,HSK不再考后保密,而且将定期出版正式试卷题集。上述重复使用、题库建设的考虑,不过是投入的问题,只要适当增加投入即可解决。关于等值,则可以考虑通过“预测等值”、“跨国等值”等方法来解决共同题暴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研究小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S].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2]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 柯华葳.华语文能力测验编制——研究与实务[M].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4.
[4] 刘英林.关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5.(3).
[5] 张晋军.ZHC改进设想[A].考试研究文集第3辑.2006.][B][C][D]

汉语水平考试(HSK)改革设想 下载